1939年,重庆作为战时的临时首都。
五月的重庆,天气格外晴朗,天空一片湛蓝,零星点缀着几片白云,正是这座山城一年里最舒适宜人的时候。
中午时分,天气晴朗,阳光明媚,正是大家午饭后最容易犯困的时候。突然,没有任何预警,45架机身上画着红色圆点的中型轰炸机,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,竟然突破了我国空军的防线。它们像一大片黑压压的蝗虫,直冲向毫无防备、视野开阔的战时首都——重庆,那里正是国民政府的核心所在。
顷刻间,刺耳的警报声传遍重庆全城,学田湾、红球坝、七星岗和枇杷山这几个地方的防空指挥部,几乎在同一时间迅速放出了很多红色的报警气球。
一队轰炸机飞临目标上空,在空中盘旋后同步开启弹舱。只见燃烧弹如雨点般从蓝天中倾泻而下。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,火焰、浓烟和尘土瞬间遮蔽了晴朗的天空。惊恐万分的市民们四处逃散,整个城市在燃烧弹的轰击下化作火海。高温烈焰冲天而起,房屋接连倒塌,人群疯狂逃命,凄厉的哭喊声回荡在空气中。
重庆,在战火中浴血奋战。
较场口59军的新兵营遭遇突袭,场面一片混乱。刚训练一两周的新兵们,一听到炸弹落地,全都冲进了防空洞。然而,空旷的训练场上,却有一个高大壮实的身影屹立不动,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慌忙逃窜。他独自站在空无一人的操场上,双眼充满愤怒地望向蓝天。正因为他的坚持,整个新兵营里,恐怕只有他亲眼目睹了从大足机场紧急起飞的16架中国空军战机,如何被日本零式飞机一一击落,化作火球坠向大地。
他完全不理睬防空洞里传来的急促求救声,抬头望向天空,眼中满是愤怒,盯着那些在中国领空肆意屠杀无辜百姓的日本飞机。就在他附近,一颗炸弹爆炸,连篮球架都被炸飞,巨大的冲击力将他掀倒在地。周围一片惊叫,但他迅速从地上爬起,重新站直了身子。
高军武是个20岁的北平流亡学生,刚到新兵营报到,还没换上军装。在这个随时可能丧命的年代,普通人也能被命运选中,成为改变历史的英雄。高军武正是这样的人物。
眼下他还算不上什么英雄,在别人看来只是个怪人。
两年前在北平,他只是北大化学系里一个平凡的学生,喜欢争辩,爱凑热闹,总有问不完的问题,充满激情却总带着一股子书呆子气。如今,他却目光深邃,很少露出笑容,给人一种难以亲近的感觉。
有些人总爱八卦:他家里是干嘛的?为啥跑到重庆来?胆子咋这么大?
高军武的父亲曾是佟麟阁将军在卢沟桥战役中的亲信护卫。他从小在佟家长大,深受环境感染,逐渐培养出了独特的军人气质。从幼年起,他就跟随父亲和其他护卫习武,整整练了12年。等到他考入北京大学时,已经成长为一个身材魁梧、体格健壮的年轻人。
高军武离开北平已经快一年了,但1937年那个炎热的7月始终在他心里挥之不去。当时,卢沟桥、南苑、西苑一带枪炮声不断,北平城里的人们爱国情绪高涨,纷纷走出家门,自发地为军队提供支援。大红门那惨烈的景象时常浮现在他眼前——佟将军就是在那里英勇牺牲,为国捐躯。为了防止汉奸破坏,佟将军的遗体被悄悄安放在雍和宫附近的柏林寺。棺材被埋在地下,地面上只建了一个花池作为掩护,连墓碑都不敢立,只刻了“王思源先生之灵”几个字。
佟将军牺牲那年,高军武刚满18岁,在将军府里和十几个军属子弟一起生活,他是这群孩子里年纪最大的。
火药局附近一个安静的小院子里,高军武和他母亲选择继续住下,帮忙照看佟夫人一家人的生活。
收音机里天天传来令人心惊的消息:“日本兵在上海虹桥机场闹事”、“日本从海上、陆地、空中三面夹击上海”、“全国上下团结一心,抗击日本侵略,保卫家园!”、“德国、意大利、日本结盟,组成轴心国”、“国民政府搬到重庆去了”、“南京失守,日本鬼子在城里大肆屠杀”。
日本占领时期,北大和辅仁大学被迫重新开课。高军武返校时,看到校门牌楼和主楼上都挂满了日本国旗,而且很多他认识的老师同事都不见了踪影。
化学系的新主任是清华来的萨本铁教授,学校招了不少日本老师和员工,还把日语列为各系的必修课。大家私下议论,发现很多不愿做亡国奴的师生都逃到了国统区。像邓以蛰这样的大教授,虽然没跑掉,但日本人再怎么威逼利诱,他们宁愿在家吃老本,也坚决不回北大教书,绝不给日本人装点门面。
开学第一天,化学系的老师和学生都被叫到了大教室开会。会议由日本副主任花谷中和系主任萨本铁主持。花谷中一脸傲慢,得意洋洋地站在台上,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;而平时德高望重的萨本铁教授在日本人面前却显得小心翼翼,低声下气。看到这一幕,在场的中国学生都气得不行。高军武坐在台下,拳头捏得咔咔响,恨不得把面前的木桌子砸个稀巴烂。
会议刚结束,高军武强压心中的愤怒,满腔怒火无处发泄。他走到大教室的黑板前,挥笔写下元朝著名词人萨都剌的《百字令·登石头城》,字迹豪放,气势磅礴。
在石头垒砌的古城墙上,
放眼望去,天空低垂,笼罩着吴楚大地,
眼中空无一物。
六朝古都的风光胜景,
只有那青山像墙壁一样挺立。
遮天蔽日的旗帜,
船只连绵不断,帆樯林立,
白骨散落如白雪。
从南到北,
多少英雄豪杰都被时光磨去了锐气。
在寂静的避暑行宫里,
春风吹拂的皇家道路,
每年春天,草地上的青草都会重新生长。
太阳下山了,小路上空无一人,只有松树静静地立着。
幽灵般的火焰时高时低,忽明忽暗。
在酒宴上欢歌笑语,
热闹非凡的街景中,
不知不觉间,黑发已悄然变白。
千古以来,悲伤不断,
皎洁的月光洒满了秦淮河畔。
这首《百字令》表达了怀旧之情,感慨世事变幻,一直被人们传颂。高军武在此时特意抄写,显然别有用心,意在讽刺。因为现在对日本人卑躬屈膝的萨教授,正是当年写下这篇名作的萨都剌的后人。
日本人把这件事当成“反动标语”,非常生气,立刻派宪兵到学校调查,搞得大家都很紧张,很多学生吓得不敢来上课。高军武却毫不在意,每天照常带着课本去学校,见到日本人更是抬头挺胸,大摇大摆地走路,结果反而没事。最后,还是被羞辱的萨本铁亲自出面说情,日本人才不情不愿地收手了。
高军武除了上学,还经常和几个要好的朋友来往。他的铁哥们包括在朝阳高中读书的古良和龙鸣剑,还有正在上初中的付永志。这四个人常常冒着被抓的风险,偷偷围着一台老式电子管收音机,收听重庆的“敌台”广播。他们听说很多同学已经冒着危险逃往陕北延安,加入十八集团军上战场杀敌,心里也跃跃欲试。于是,他们悄悄准备了地图和指南针,打算也去试试。然而,当他们提心吊胆地通过日本人的检查,出了西直门,刚到玉泉山脚下时,就被巡逻的日军骑兵吓得赶紧退了回来。
一场不经意的窃听,彻底扭转了他们的人生轨迹。
故事还在继续,敬请期待...